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廖日京種籽發芽調查系列之2:臺灣二葉松圖稿

廖日京種籽發芽調查系列之2:臺灣二葉松圖稿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SA

廖日京種籽發芽調查系列之2:臺灣二葉松圖稿

直式手繪植物圖。畫面涵蓋多筆植物幼苗圖像,部份圖像展示了新芽自種籽冒出的形貌。圖樣間,穿插文字「第一天」、「第四天」、「第十八天」、「第二十天」,由此可知,本件應記錄植物發芽的生長過程。左下角的「45.3.31 下种(45.3.31即1956年3月31日)」、「臺湾二叶松. 100粒」揭露植物幼苗之名及其下種日期。臺灣二葉松廣泛分布於本島中央山脈海拔 700~3200 公尺山區,特別以大甲溪沿岸最多,常成純林。臺灣二葉松可適應的範圍最廣,從平地到高山它均可生長,是優良的美化樹種;另外木材供建築用材、枕木、造紙和採脂等。 


從字跡判斷,本件應出自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已故退休教授廖日京(1929-2013)之手,亦為廖的舊藏。廖日京早年曾服務於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畫下本件的1956年,廖剛由恆春分所(今恆春研究中心)轉調至台北植物園。林試所植物園組標本館另藏有一張廖日京手稿(林業試驗所藏品編號000033.L.000.000),手稿記錄「45.3.31(即1956年3月31日)」下種的臺灣二葉松、臺灣五葉松、華山松等植物種籽各100粒的發芽狀況。該手稿裡的臺灣二葉松基本資料,與本件中者不謀而合,推測兩者應針對同一批種籽執行記錄。換言之,廖日京搜集植物發芽狀況的相關數據之餘,也將他對幼苗的觀察化成一幅幅圖像。

 

1962、63年間,廖日京於《臺灣科學(The Formosan Science)》發表一系列主標題〈Gynmospermae in Formosa(臺灣之裸子植物)〉的文章,對臺灣裸子植物做了一定程度的分類學整理。目前尚未發現本件與該系列文章的直接關聯,但它有助我們重組廖日京的研究日常,見證早年臺灣植物分類學者如何積累他的分類學知識。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取得對象
廖日京
撰寫者
林業試驗所
創作者
廖日京(1929-2013)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6/4 ~ 1963/4/30
媒體類型
圖稿
尺寸
19.5公分×27.3公分×0.1公分
材質
紙質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