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摘星山莊

本圖為位於臺中市潭子區潭富路二段88號的摘星山莊,由清昭勇將軍林其中於清同治10年(1871年)起建,光緒5年(西元1879年)完工,是一座具閩南風格四合院式的傳統民居。相關文字內容參見《溫度》第20期。

摘星山莊於1997年公告為臺中縣縣定古蹟,今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建造宅院的匠師,使用的磚瓦、花崗石和杉木等皆來自福建,主體採兩進式與左右兩側的多護龍建築;在東南方立有一座獨立門樓作主要出入口;宅第前則有半月池,與建築物的水道、飲水系統相連,水源得自東邊,再由西邊流出,獲學者專家譽為形制保存完整的清傳統民居建築典範。目前由臺中市文化局負責古蹟修復、開放民眾參觀,並在市政府活化古蹟政策下,引進文創產業成為青年創業基地。

走進2000餘坪的摘星山莊,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閩南傳統建築,該建築並非一般的閩南式建築而已,以宏觀的角度來看,主建物的屋頂為馬脊事屋脊,在當年建材缺的年代,許多建材由中國運送到台灣,而以微觀的角度來看待此建物,摘星山莊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有工匠的巧思,也因此獲得「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的美名。

在懸掛「文魁」匾的中門左右有「八仙帶騎」、「加冠錦上花」及「琴棋書畫」等交趾陶牆堵,室內雕飾繁複的抬樑結構、原樣保存的彩繪和雕飾,深富機能與美感,獲學者專家譽為形制保存完整的清傳統民居建築典範。1997年公告為臺中縣縣定古蹟,目前由臺中市文化局負責文化資產修復、開放民眾參觀,並在市政府活化古蹟政策下,引進文創產業成為青年創業基地。 

本資料庫收錄《溫度》刊物相關圖像,皆是在地青年創作者自日常生活中取材的結晶。作品不僅為臺中地方文史與景物風貌留下歷史見證,更能體現臺中人共耕地方議題的活躍與臺中學的豐沛茁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Lewis
  • 創作者
    Lewis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4/05/04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