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全力協助下,「反瀝青廠、救大埔里」活動,除發動大遊行外,也串聯專家學者及保育團體的力量,進行書面及網路連署,並於2003年7月22日,由立法委員蔡煌瑯在籃城里社區活動中心旁召開公聽會,現場坐滿了籃城里和大城里的居民。
2000年5月,921地震的8個月後,南投縣政府竟核准在埔里鎮籃城里特定農業區內、緊鄰住宅區不到100公尺處設置高污染的瀝青廠。爾後3年居民歷經無數次的抗議陳情均無結果。
參與公聽會的南投野鳥協會理事長喻榮華表示,籃城里每年4月來自西伯利亞的黃鶺鴒,成千上萬聚集在此,這屬世界級的自然奇觀。
暨南大學環工組蔡勇斌副教授指出,埔里盆地的大氣擴散率相當有限,若廠方未妥善處理,有毒的致癌物可能會散逸在大氣中。在地文史工作者簡史朗回顧,過去埔里糖廠,燃煤產生的黑煙飄不出去,居民上午晾曬的白衣到下午就變黑衫,他呼籲:「融合精緻的文化、歷史、自然、產業之深度旅遊,才是埔里應該發展的方向,我們沒有辦法承受這種污染工業!」
從歷史文化、污染防治、生態保育切入,訴求及目標愈來愈清晰,公聽會最後做成結論:促請縣府輔導業者轉往適當之處設置,或者促其關廠,賠償損失。
連續三波的動員,讓山城一向深埋的環境意識,破土而出。在高漲的環境意識及民意要求下,南投縣政府終在2004年5月撤銷瀝青廠固定污染源設置許可證,2005年5月撤銷廠商工廠登記。
捍衛台灣之心,守護埔里的未來,在921地動後的土地,再次展現人們堅毅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