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暨大創校歷程

       在各界殷殷期盼下成立的暨大,甫在埔里設校,校園啟用還不到2年,突如其來的921地震災損卻讓暨大暫時北遷一學期,這獨特的校史讓暨大瞬間成為舉國關注焦點。暨大設校緣於1990年7月行政院指示教育部與僑務委員會研究暨大在臺灣設校,1991年3月教育部成立規劃小組,同年9月行政院同意設立,擇定埔里鎮桃米坑段為校地,1992年1月30日成立在台北成立籌備處(如圖公文)。

        1992年7月商借省立埔里高中供籌建聯繫,1993年9月教育部函發暨大校地所有權狀公文由袁頌西政務次長代行(如圖公文),1995年7月1日正式成立,首任校長即為袁頌西博士,仍暫借埔里高中辦公及上課,迄1996年10月7日於暨大舉辦校園啟用暨開學典禮,李登輝總統特頒賀詞。

       校名取自尚書‧禹貢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1909年清末在南京的暨南學堂及民國後在上海、廣州的暨南大學,以培育僑界人才為傳統及特色,本校承襲「暨南」之名,期立足台灣,放眼天下,培養海內外優秀人才。

       設校之初,原名「國立暨南大學」,後以在國際上不易與大陸廣州「暨南大學」區隔,更名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為全國唯一冠上「國際」二字的大學。

       雖然921地震帶給暨大設校以來最大的挫折,卻讓暨大儘早體認大學社會責任,成為暨大重生的重要力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紀美燕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自撰
  • 參考資料
    網站連結: https://www.doc.ncnu.edu.tw
  • 時間起
    1995/7/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