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果組合會社後方特寫。該街屋後方是以清水磚來構築及支撐,牆面為荷蘭式砌法,即先砌上一排長邊磚頭再砌上一排短邊磚頭。「清水磚」則為表面平整細緻的紅磚,特性在於磚頭密實平均,無凹凸、窯斑、氣孔、裂紋或雜石屑等,外觀深紅均勻並具光澤、能抗風化,因此適合作為外牆使用。 日治時期的臺中產業狀況以農業為大宗,在許多現存的日治時期老照片中,反映出彼時臺中火車站周圍市場運輸香蕉的榮景。為因應大量香蕉的出口,蔬果交易場所也應運而生,包含過去的東協廣場(第一市場)、第三市場、大智路、和平街、信義街及振興路環繞的區域內,都有香蕉等蔬果大批發。不僅帶動周圍蔬果物流商家的富裕興盛,連帶促使商家的建築設計更為鋪張華麗,文青果組合會社即為一例。 文青果組合會社為目前復興路上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式街屋,原屋主陳文銘以經營香蕉產業致富,後因青果組合會社移往他處,此建物便售予畢業於臺北帝國大學鄭傳對醫師,重新裝修為外科診所。現為一般住家,為鄭家後代所居。(詳見《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