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水尾國小在921地震時被列為全倒,學生們歷經在鐵皮屋臨時教室的求學階段,終於在2002年12月16日,在群山環抱、溪水圍繞間,一座田園迷你小學正式啟用。
921地震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尚未有經費來源之前,就開始串連一些空間組織和教改團體,進行重建優質校園的行動。其後,在TVBS關懷台灣基金會的贊助下,一場結合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和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創造性的教育重建計畫」,就在台灣之心的埔里開展。水尾國小,即是參與的學校之一。
震後的1999年11月5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邀請曾在宜蘭和花蓮從事校園規劃的李綠枝建築師,在南光國小倖存的餐廳,分享國內外開放教育設計案例時,頓時開啟與會的水尾國小左漢榮主任的視野,「原來老師、學生和建築師可以有很多的參與空間。」
負責水尾國小校園規劃的是日本象集團規劃團隊的陳永興建築師。在一年半的規劃討論中,逐漸凝聚共識,過程裡,「要不要有圍牆?」、「教室要不要有木質地板?要不要脫鞋?」、「操場要不要有環形跑道或直線跑道?」……這些議題都是一場場挑戰舊校園理念的溝通。整個工程經費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認養興建,工期半年多,於2002年12月16日新校舍落成啟用。
這座樸質又兼具奔放的迷你國小,在陳永興建築師和全校師生的共創下,突破舊思維的藩籬,在沒有圍牆的藍天綠地裡,為孩子們孵育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