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創造性的教育重建計劃」校園規劃成果發表會

       1999年921地震造成南投縣142所學校全倒,政府和民間團體積極投入人力、物力,期望重新打造一座座安全美麗的新校園。2000年6月23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左2)、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左3)、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曾旭正(右2)和教育部部長曾志朗(右1)在教育部舉辦了災區重建技術認養模式簽約學校「創造性的教育重建計劃」校園規劃成果發表會,見證跨域合作打造優質校園的成果。

       地震初期,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和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在受災嚴重的埔里,串連5所尚未被民間認養的學校,期望開創校園重建的全新模式。

        這一年的11月29日,參與此計畫的宏仁國中、南光國小、育英國小、水尾國小和桃源國小(後改由慈濟基金會認養)成立「921埔里校園重建學聯會」,定期聚會,輪流主辦,討論校園重建議題、交流教育理念等。

       此際,對於未被認養的學校應該如何進行重建規劃,教育部尚未擬定具體政策。為了讓校方和建築師可以無後顧之憂展開規劃工作,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和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結合人本教育基金會,提出「創造性的教育重建計畫」,爭取到TVBS關懷台灣基金會「埔里五校規劃設計」經費的贊助。

       標準化、統一格式的制式化校園興建標準,在921地震後被打破,一座座盈滿夢想的新校園,也在地動後的土地開出多樣化的果實。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自撰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顏新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