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書所述,現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裡一棟還保有二戰時彈痕遺跡的倉庫,根據彈坑大小及高度判斷,應為戰鬥機機載之口徑12.7毫米白朗寧M2重機槍掃射的結果。老酒廠員工回憶,美軍戰鬥機常會俯衝下來進行掃射,因此酒廠都有設置防空洞,用以躲避美軍軍機的轟炸。 二戰期間隨著日本的敗退,戰火也燒進了臺灣,在大規模的轟炸下,臺中也受到了波及,連帶引起中華民國媒體的關注,如昭和20(1945)年2月16日的《中央日報》便報導了美國陸軍戰鬥機P-47、P-38從菲律賓轟炸臺中的消息。當時臺中的大型公共建築都成了美軍首要攻打的目標,美軍繪製的地圖甚至標示出臺中的軍營、車站以及工業設施。在這波襲擊中,臺中火車站無可避免地也遭受到了攻擊,所幸損傷並不大。此外,如糖廠、酒廠也都受到毀損,但相較於臺北以及高雄岡山的轟炸,臺中實屬輕微,不過若說當時臺中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地方,當屬現在的清泉崗機場。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結束與日本戰敗,臺灣改由國民政府統治,臺中火車站原屬管轄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也改制為鐵路管理委員會,並在1948年3月1日由臺灣省政府正式宣布改制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自此臺中火車站這棟屹立百年的建築便邁入了下一段嶄新的里程。(詳見《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一書)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