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090920-大甲溪與鐵道的邂逅

隨著交通革新帶來的空間革命,臺灣島內南北往來的旅運時間正隨著鐵路、公路以及高鐵的興建快速的壓縮。正當人們以為現代化的速度感將逐漸把舊山線拋下,慢活新主張配合著慢速運輸系統的建置,讓自行車道、人行道取代了舊時軌道,透過騎在鐵馬上的人們所帶來的歡笑聲取代了火車的鳴笛聲,成了新時代串聯舊山線的新聲音。 「鐵」代表的是舊山線鐵路;「鐵馬」則是取代火車行駛在舊山線鐵道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本次導覽主要的代步工具。本次導覽著重於探討交通革新與整體產業變遷如何對促成舊山線的空間使用轉變,並理解當代觀光旅遊風潮之下后里地區鐵道與自行車輕旅行的發展可能。 透過「后豐自行車道」介紹北臺中的開發歷史,其中透過騎車的過程,說明大甲溪流域開發與鐵道發展:為什麼中部地區有山海線的鐵道分別?舊山線與新山線的差異?而后里豐原又扮演臺中什麼開發角色,成為北臺中重要的聚落所在?藉由上述發問,本次的走讀沿著「自行車道」的騎乘一一解答上述的問題,並感受北臺中的歷史、人文與地景,尤其屬於臺中獨特的鐵道歷史。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