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來遺址地處筏子溪旁也是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內,因位於西屯區惠來里行政轄區內,故命名為「惠來里遺址」或「惠來遺址」。該遺址最早的文化層可推到史前繩紋時代,最晚的文化層為清代晚年的漢人文化層,涵括將近四千年的時間範圍。2002年先由東海大學陳聖明同學發現了一塊陶片,繼而有後續的考古挖掘。惠來遺址初步估計的分布範圍至少在15萬平方公尺以上,是台灣中部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目前該遺址仍未大規模挖掘,僅以挖掘現場為中心,規劃出一個陳列平台,供遊客觀賞。
惠來遺址地處筏子溪旁也是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內,因位於西屯區惠來里行政轄區內,故命名為「惠來里遺址」或「惠來遺址」。該遺址最早的文化層可推到史前繩紋時代,最晚的文化層為清代晚年的漢人文化層,涵括將近四千年的時間範圍。2002年先由東海大學陳聖明同學發現了一塊陶片,繼而有後續的考古挖掘。惠來遺址初步估計的分布範圍至少在15萬平方公尺以上,是台灣中部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目前該遺址仍未大規模挖掘,僅以挖掘現場為中心,規劃出一個陳列平台,供遊客觀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