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紅色文字為日治時期1904年之台灣堡圖套疊成果,利用GIS技術將社口林宅座落位置在古地圖中找出來。 神岡區的社口,原先為平埔族巴則海族主要活動區域,特別是岸裡社,在18世紀台灣平埔族的巴則海族當中,人數與勢力最大的群落。而社口便是因為在岸裡大社的入口,而清初漢人移民租用番社土地,築屋成村變成聚落而得名。爾後又因為漢人勢力影響,除了興建萬興宮外,又被稱作萬興庄。而社口林宅主體大約是1875年光緒元年建成,護龍廂房部分則是隨著家族人增加擴建而成。而社口林宅的代表人物則是林振芳,生於清道光12(1832)年至清同治2(1863)年,時值三十而立之齡的林振芳,具有地方甲頭身份,率領鄉眾護土,協助清廷平反戴潮春之亂。清同治3(1864)年,更由葫蘆墩總理林保定等人推舉成為總理族事的大家長,即是名聞鄉里的「火家長」、「林家長」。同治9(1870)年,因黔賑樂輸軍援清廷平貴州苗變,得授「中書科中書」職銜;清光緒4(1878)年,也因賑捐得授「同知」官職銜。成為社口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