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里杙保正集會所對應明治堡圖

圖中,紅色文字為日治時期1904年之台灣堡圖套疊成果,利用GIS技術將大里杙保正集會所座落位置在古地圖中找出來。 大里舊稱『大里杙』,早期為洪雅族的平埔族人的社域,地名係出自該族之社名譯音,『杙』係船停靠碼頭後,將船繩固定的一個木樁。雍正乾隆年間,中國東南沿海漢人湧入,沿大肚溪進墾,並溯大里溪而上。由於這兒交通方便,加上移民的勤勞,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臺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奠定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大里杙文化館:位於大里戶政事務所對面,建於1929年的大里杙文化館,原本是日治時期大里杙保正集會所,而日治時期因應治理之便,街庄設有保正(相當於今之里長),以傳達、執行官方行政措施。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里杙保正集會所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 創作者
    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9/12/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