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旱溪媽祖大旗腳」(臺語)。這句話是說,因媽祖出巡時都有「大旗」的陣頭,遠遠望去媽祖正好在大旗之下,所以有了這句話的說法。 遶境隊伍有「大旗」百餘面,且陣頭有獅陣、騎布馬、公揹婆、採茶歌、牛犁仔陣等,參加隊伍之龐大可想而知。據北管薪傳獎藝師林水金老師指出,大旗的團體謂之「彩旗鼓」,乃由七人所組成的鑼鼓陣,最前一人舉大旗,另揹鼓一人,打鼓一人,及四銅(大鈔、小鈔、響盞、小鑼各一人),而當時各彩旗鼓常會有「拼陣」的現象發生,所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形成較勁的熱烈場面。 早期農曆三月二十日,十八庄遶境完成,媽祖起駕回宮,當天旱溪當地居民均須備酒席,招待人數眾多的「大旗」成員,及遠道而來的親友,是旱溪庄年度最大節慶,近來則改至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舉行,「旱溪媽」迄今都還是東臺中民眾最重要信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