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35年(昭和10年)4月1日,清水公學校自街上的舊校區遷校至新校區,當時完成的校舍有U型校舍、講堂及一棟校長宿舍,據說當時有些建材及大樹都是由舊校區搬過來再利用,講堂建築在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曾經受損,災後還特別進行補強工程。之後幾乎每一屆畢業生都會選擇清水公學校的講堂做為拍攝場景。圖為西元1939年(昭和14年),川村秀德校長與班級學生清水公學校禮堂南側及水池之間的合影留念,水池既是景觀池,也是緊急時的消防用水。
西元1935年(昭和10年)4月1日,清水公學校自街上的舊校區遷校至新校區,當時完成的校舍有U型校舍、講堂及一棟校長宿舍,據說當時有些建材及大樹都是由舊校區搬過來再利用,講堂建築在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曾經受損,災後還特別進行補強工程。之後幾乎每一屆畢業生都會選擇清水公學校的講堂做為拍攝場景。圖為西元1939年(昭和14年),川村秀德校長與班級學生清水公學校禮堂南側及水池之間的合影留念,水池既是景觀池,也是緊急時的消防用水。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