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寮福德祠廟坐北朝南,該祠組群規模由外圍牆、天公爐、廟埕、拜亭、伯公祠、金爐等所組成,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建築。相傳清道光6(1826)年彭財振、陳官壽等入墾水底寮,為祈開墾順利立水底寮伯公奉祀,至日昭和11(1936)年,集資建廟,始遷移至現址。圍牆門一進來左右兩側各有一隻石獅,廟後像個公園種有榕樹、各種動物形式之水泥雕塑及溜滑梯,是大清早阿公、阿婆運動鍛鍊身體及帶小孩來此散步、嬉戲的好地方,廟圍牆內進來左右各有一棵柏樹,左前側有一座東興亭,左側有一個東興社區民眾集會場。
水底寮福德祠廟坐北朝南,該祠組群規模由外圍牆、天公爐、廟埕、拜亭、伯公祠、金爐等所組成,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建築。相傳清道光6(1826)年彭財振、陳官壽等入墾水底寮,為祈開墾順利立水底寮伯公奉祀,至日昭和11(1936)年,集資建廟,始遷移至現址。圍牆門一進來左右兩側各有一隻石獅,廟後像個公園種有榕樹、各種動物形式之水泥雕塑及溜滑梯,是大清早阿公、阿婆運動鍛鍊身體及帶小孩來此散步、嬉戲的好地方,廟圍牆內進來左右各有一棵柏樹,左前側有一座東興亭,左側有一個東興社區民眾集會場。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