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和村伯公廟、聚落及水道位置關係圖

有些聚落在建置伯公廟時會考慮守護水源,而將伯公廟設立於水邊,由伯公廟、聚落、水道的位置之不同,可分為「水頭」及「水尾」伯公,研究區域內,以水頭、水尾命名之伯公廟僅三座,分別是大南水頭伯公廟、大南水尾福德祠、中和水頭福德祠。其中大南水頭、水尾是大南庄的二個村落,水頭位於食水嵙溪流入大南庄之入口處,故名之;水尾則位於食水嵙溪流過大南庄之出口處,故稱水尾。這二座伯公廟是以村落的名稱命名的,並非二座伯公廟位於水道的上、下游。新社地區的地形可分為二大類,即河階面與非河階面,非河階面部分則被河流切割成若干個流域,有一些聚落便沿著河邊發展;河階面部分除了食水嵙溪、番仔埤與矮山坑溪外,河階面上多為人工闢築的灌溉渠道,有白冷圳幹道及其五條支線、山頂圳(末端分為山頂東圳及山頂西圳)、新社圳,這些圳道穿過高山、越過小溪、流過聚落,散佈在整個河階面上,灌溉所有的農田、果園,是新社地區重要的水源及經濟命脈。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新社區
  • 撰寫者
    白冷圳數位典藏小組
  • 貢獻者
    提供者
    劉麗君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
  • 創作者
    白冷圳數位典藏小組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9/11/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