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於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一共分三批從南京渡海遷來台灣。起先到臺中商借台中糖廠倉庫暫存一年;當時政府成立了國立中央文物聯合管理處,並且為了文物保管的安全和方便,決定於1950年把故宮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兩個單位的文物,再遷移到台中縣霧峰鄉北溝村外山邊的一塊小小台地上。當時跟著負責護運故宮文物的莊嚴主任一同來台的本圖作者莊靈先生,也隨著文物和父親移居到北溝定居。由於莊靈先生自小喜愛攝影,初中時代即開始利用小型相機嘗試創作,本圖即為他於1953年在北溝庫房後山頂上拍攝的整個北溝庫房區域和前方冲積平原的鳥瞰景象,為今天早已消失不見的北溝庫房,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影像資料。 圖中文物庫房成「ㄩ」字型排列,而當年剛剛建好的山洞,則因位在庫房下方的山體之內而無由得見。北溝庫房後來共增建為四棟。1956年又在庫區左方大約200公尺外的空地上建了一棟有四間展廳的簡易陳列室,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展覽故宮和中博的典藏文物;是當年我國友邦元首、各國研究學者和國內大藝術家的必訪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