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星老師十二歲時跟隨村里夥伴一同學習子弟曲,從小就喜愛看布袋戲的朱老師,也因為在曲館所學的北管打擊基礎,讓他受到布袋戲後場同業邀請,十五歲首次參與布袋戲後場演出,奠定老師往後人生的走向。爾後隨著世代轉變,布袋戲後場逐漸沒落,為了生計老師開始轉移重心到歌仔戲領域,對於歌仔戲表演節奏不是這麼了解的老師,不敢隨意答應老闆的請求擔任頭手鼓,跟隨戲班擔任二手一段時間,在這過程透過聽看問,沒有任何捷徑,慢慢打起對戲劇節奏的認識,也練就老師現在的技藝功夫,老師一生對於學習的秘訣,就是多聽多看多問,就連嗩吶及殼仔弦樂器,都是無師教學逐漸摸索出來的,辛苦嗎?辛苦,但是很快樂!對於任何辛苦都甘之如飴的老師這麼笑著說。感謝老師的韌性,讓我們在這世代還能親身體驗見識,布袋戲後場音樂的奧妙之處,讓臺灣傳統戲曲藝術得以延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