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郭双富先生提供,說明在戰後臺灣的消防,在教育上推廣活動所保留的樣態。 1960 (民國49年)臺灣各地的建築,仍以木屋、茅草屋居多。而居民炊食以燒柴火為主,方所以一不留神即釀火災,當時自來水尚不普遍,大部分以井水或自接山泉水來飲用。所以一旦發生火災,不但取水不易,人手也不夠;而且那時的通訊設備也不普遍,只有富有的人家才有手搖電話,所以通報起來就慢了好幾拍。等到消防車趕到,財物的損失就更嚴重了!所以各鎮公所如圖所見!霧峰鄉公所的消防車,就不厭其煩的開往各地宣導,每到一地必吸引一群赤著腳丫、穿著非常儉樸的孩童圍觀,大家津津有味的看著宣傳單。無中防火的觀念,就已潛移默化。因此從小就有了防火的觀念,我們能更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