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水神社建築群 / 昭和12年 (1937)

此為部分清水神社之建築,可見此建築設計及施工均十分精巧,展現與中國傳統建築完全不同的細膩。日治時期日本神社的祭神,大多為日本國神即造化三神。 提供者:蔡春源 攝影時間:昭和12年(西元1937年) 明治維新之後,確立神道教做為日本國教的地位,神社也有明確的等級劃分,最尊貴的是神宮,接下來是官幣社、國幣社(官社),這兩個又有大中小格之分,依序是官幣大社、國幣大社,以此類推,再下來才是縣社、鄉社、村社,最後才是有記載在神社明細帳中,卻沒有神格的無格社。 日治時期,臺灣最高等級的是臺灣神社,為官幣大社,臺中神社即是臺灣神社的分社,而臺中神社在水源地新址擴建之後,也從縣社升級為「國幣小社」,是當時臺灣第四座國幣神社。(摘錄自「臺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內容)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鰲峰里;清水神社遺跡
  • 撰寫者
    黃馨誼
  • 貢獻者
    提供者
    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 創作者
    蔡春源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9/02/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