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為支援美軍進行越戰,政府於清水鎮楊厝里興建7座油槽,每座油槽直徑28.4公尺,高約16公尺,鋼板厚度0.9-1.5公分,外環階梯共有66階。並於四週加設防火牆以防油料溢出造成無法控制的災害。防火牆高約1.5公尺,東西長約78公尺,南北長約79公尺。7座油槽總面積約16公頃。 七座油庫除被有兩座被拆除做為大楊國小的新校地。2000年,國軍將其以廢棄軍品方式將油庫標售給廠商。「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於2000年3月得知油庫將被全部拆除的消息,隨即展開搶救保存運動。在與軍方、文化單位、包商間不段的協商下,最後包商以新台幣60萬元整將大楊油庫讓渡給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為經費短缺所苦的協進會最後以發行「大楊油庫認同卡」的方式,號召600位股東以1人1000元的方式湊足60萬,向包商買下油庫所有權,而有幸保留下這僅存的1座油庫。延宕多年,2014年大楊油庫終得被台中市政府以「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為名,公告為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