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神社是代表天皇神國之統治理念的一種宗教措施,也是控制台灣人民思想信仰的工具。日治初期(明治年間)神社大多設於北部,日治中期(大正年間)神社之設置逐漸向南部及東部發展,日治末期(昭和年代)神社則在各地普設,並加強台灣宗教管制,走向高壓政策。清水神社於昭和12年(1937)11月23日落成鎮座。圖為清水街役場前人潮集結慶祝之情形,圖右之站立者為當時壯丁(今之義警)協助維持秩序及民眾安全。 提供者:蔡春源 攝影時間:昭和12年(西元1937年)11月23日
日治時代,神社是代表天皇神國之統治理念的一種宗教措施,也是控制台灣人民思想信仰的工具。日治初期(明治年間)神社大多設於北部,日治中期(大正年間)神社之設置逐漸向南部及東部發展,日治末期(昭和年代)神社則在各地普設,並加強台灣宗教管制,走向高壓政策。清水神社於昭和12年(1937)11月23日落成鎮座。圖為清水街役場前人潮集結慶祝之情形,圖右之站立者為當時壯丁(今之義警)協助維持秩序及民眾安全。 提供者:蔡春源 攝影時間:昭和12年(西元1937年)11月23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