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勢坑遺址

沙鹿地區、大肚山腳,素來是平埔拍瀑拉族世居之地。今天拍瀑拉族人泰半已漢化,原住民族的舊慣、遺蹟,已然不存。然而在地底下,卻仍留有昔日先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些我們後人稱為「遺址」的地方,在有心人士探勘、研究與保存之下,才逐漸建構出前人生活樣貌。沙鹿南勢溪流域的「南勢坑遺址」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且是具代表性意義的重要所在。 早在1948年,業餘考古人士王鴻博,就已在此地做過挖掘、考察。後來2003年時,南斗宮附近的自由路95巷,因整地建屋,又發現貝殼、陶片等先人遺物。在通報文化局後,做搶救性挖掘。最後,科博館考古人員將其中一個「灰坑」整體切割,保存在清水牛罵頭文化園區內。至於遺址現場,後來仍由建商整地蓋屋,現在是透天住宅。地底的遺物,大概是沒有重見天日之時了。原址透天住屋前,現在豎立一方解說牌,述說著曾經的歷史;真要見到實物,牛罵頭文化園區的「灰坑」,稍可看出遺址層面之大概。 地底的遺址,是很難和今人的實際生活競爭的;尤其,再扣上經濟開發、建設等等的大帽子。搶救性挖掘、移地保留,都只是不得已的做法。或許等到哪一天社會更成熟、民眾思考更深刻了,才會了解,失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只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遲。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南勢坑遺址
  • 撰寫者
    蔡君逸
  • 貢獻者
    提供者
    蔡君逸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蔡君逸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蔡君逸
  • 創作者
    蔡君逸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7/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直轄時期/省轄時期/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