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天外天劇場與臺中座的分類廣告,除了歸類為演藝場外,也載有天外天劇場的營業項目、負責人和電話。 天外天劇場誕生於昭和 8 年(1933 年),由吳鸞旂的兒子吳子瑜一手斥資擘劃,將原吳家私人戲院改建為三層樓的歐式高敞建築,可說是日治時期全臺最具特色的民營歐式建築戲院。天外天劇場是一座混合型的戲院,可以輪流演出戲劇與放映電影,並以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和新劇為主軸。 經由當時的廣告分類,我們也能得知天外天劇場與臺中座被歸類在演藝場,天外天劇場的營業項目包括演藝部、俱樂部、酒場,負責人是吳子瑜,電話是827番。而昭和13年(1938年)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已有臺中市地圖並標記天外天劇場的位置,也收錄天外天劇場、臺中座、娛樂館、樂舞臺的劇場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