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烈美堂香爐

烈美堂神明廳安奉神明和祖先,在民間信仰上,將信仰、儀式、意念等表現在生活層面,也含括宗祠建築。宗祠象徵神聖空間,每當香爐燃起香火煙霧緩緩上升,讓人的心意上達天聽,人神之間經由香火儀式緊密地聯繫起來。香火儀式中,香爐是不可或缺的用具。烈美堂香爐體為陶製,爐身高22.5公分,口徑寬42公分。爐體上書有烈美堂,爐底座寫著大正十一年(1922)壬戌孟冬月(農曆十月)立,代表其年代。爐體原本有裂痕,目視修補痕跡明顯。根據管理人廖財助所述,香爐經過修補之後,該爐耳為後來增加上去的。公媽爐配有爐耳,爐耳分別安設在公媽爐左右,是給子孫們捧公媽爐時手握的地方,諺云:「傳香爐耳」,表示有後代子嗣傳承之意,象徵「捧香火」、「傳香火」的意思。香爐兩側塑有獅頭,香爐邊緣刻以直線條文裝飾,底座以鏤空菱形紋飾,陶色深紅古樸。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烈美堂
  • 撰寫者
    陳瑛珣
  • 貢獻者
    提供者
    陳瑛珣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陳瑛珣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陳瑛珣
  • 創作者
    陳瑛珣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11/05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直轄時期/省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