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更替,鈴蘭通變成中山路,來往的行人也不再以日語對談。不變的則是鈴蘭形狀的路燈依舊矗立原處。 此幀照片是位於第二市場旁的鈴蘭通,日治時期時為日本人的居住區,以鈴蘭造型的路燈為特色,貫穿彼時的最精華的地區,包含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等,戰後更名為中山路。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第二市場仍是臺中重要的水果及魚類批發市場,然而來到臺灣的國民政府所帶來的華人民族思維與審美價值等文化慣習,與日本統治時期頗不相同,故第二市場在許多層面上,似乎又回到以往華人社會的運作方式和習慣。
時代更替,鈴蘭通變成中山路,來往的行人也不再以日語對談。不變的則是鈴蘭形狀的路燈依舊矗立原處。 此幀照片是位於第二市場旁的鈴蘭通,日治時期時為日本人的居住區,以鈴蘭造型的路燈為特色,貫穿彼時的最精華的地區,包含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等,戰後更名為中山路。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第二市場仍是臺中重要的水果及魚類批發市場,然而來到臺灣的國民政府所帶來的華人民族思維與審美價值等文化慣習,與日本統治時期頗不相同,故第二市場在許多層面上,似乎又回到以往華人社會的運作方式和習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