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在山、海、屯、城區留下的歷史足跡,構成台中這塊瑰麗寶地,提供給後人沃饒的文化底蘊。為了記錄下這般好風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邀全國五十位作家,以「一景一詩人」的方式,結合攝影來呈現《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這本詩集,希冀以詩為臺中土地作註解,讓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盡覽山海屯城之美。 本照片選自《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神岡區‧社口大夫第〉篇,邀請作家岩上以詩寫臺中,詩名為〈社口大夫第〉。社口大夫第是一座兩進多護龍形式的四合院建築,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被列為三級古蹟,地址為臺中市神岡區社口村文化街68 號、70 號、72 號。清康熙年間,林家祖先到台灣岸裡社(今神岡區)落腳。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林振芳出力幫清軍圍剿戴潮春,清廷頒給他「中書科」的名銜和匾額,故其宅邸被稱為「大夫第」。屋內彩繪、交趾陶裝飾頗負盛名,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發達之時所興建,原為購置吳張舊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規模於光緒元年(1875年)完成,而護龍廂房的部分,則是在十幾年之後,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才陸續增建完成。 --------------------------------------------------------------------- 社口大夫第 ☉岩上 想把時間停留?宅院 排陣的結構體,摟住的 影子要一握空間的輝煌 歲月越過朝代的銅牆,圍護 落地的宅邸 寂靜,從喧嘩消聲 同治皇帝沒駕臨 要的是,欽賜的匾額 燙金的「中書科」,點亮神岡社口大宅第 二進兩院大型的四合院 坐北朝南的宅相 穩健正方踏入一種格局美的定位 每一塊地磚 每一條樑柱 都是雕刻火煉建構的風骨 唐山過臺灣,架起 安命立足 豎於天地與家族繁衍的懸注 後代子孫呀 要輕輕景仰地踩過 古宅播吟著一首韻律的傳統詩 花鳥的語言穿梭門檻窗戶 後人的造訪 直覺前庭月眉的池塘 倒映一片日照的迴光 2016.9.30 --------------------------------------------------------------------- 作者簡介: ☉岩上 本名嚴振興,《笠詩刊》同仁,曾任主編;1976 年創辦《詩脈》詩社。曾任國立中正大學駐校作家,現為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滿天星》兒童文學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世界詩人運動組織PPdM 會員。寫作包括:現代詩15 本、評論3 本、散文1 本、兒童文學2 本,作品選入:《中華文學大系詩卷》、《80 年代、90 年代詩選》《混聲合唱/笠詩選》《臺灣文學讀本》、各年度詩選等重要選集數十種,作品被譯英、日、韓、蒙、印、德、西等多國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