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利宮

福利宮的地址在沙鹿中正街23號,恰好在老街四平街與中正街的交叉口附近。廟體座南朝北,為單殿單開間建築。廟裡拜的是土地公、土地婆,是少有附祀土地婆的土地公廟。廟址居老街正中,其實是整個沙鹿市街最早發展之處,所以祈求者眾。農曆二月二日為頭牙及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的成道日、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是一年內三大節日。此外在每月初二、十六,也常見居民備鮮花素果前往祭拜。 福利宮成廟年代甚早,約在乾隆年間。不過,廟最早是叫福德祠。民國四十四年重建後,改稱此名。隨後在民國六十年,藉隔鄰玉皇殿改建,一併重修,隨後由玉皇殿管理。民國九十八年,正式納入玉皇殿管理委員會。福利宮除了香火鼎盛之外,在地居民還流傳著有趣的「換廟傳說」,福利宮正是主角之一。相傳在乾隆年間,今日福利宮廟地所在,其實是另一個廟――三山國王廟。當年的土地廟,則在今址北側約150公尺,昔日竹林南溪畔,也就是三山國王廟現址。乾隆、嘉慶之際,竹林南溪水患頻仍,當地居民認為土地公神格不足以壓制水患,須三山國王才可鎮壓,所以倡議二廟易地。其後,果然水患遂平,也留下這個有趣的傳說。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台中市沙鹿區,福利宮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蔡君逸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蔡君逸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蔡君逸
  • 創作者
    蔡君逸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7/0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直轄時期/省轄時期/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