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前人在山、海、屯、城區留下的歷史足跡,構成台中這塊瑰麗寶地,提供給後人沃饒的文化底蘊。為了記錄下這般好風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邀全國五十位作家,以「一景一詩人」的方式,結合攝影來呈現《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這本詩集,希冀以詩為臺中土地作註解,讓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盡覽山海屯城之美。 本照片選自《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東勢區‧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篇,邀請作家陳育虹以詩寫臺中,詩名為〈片面─東勢火車站(1959-1991)〉。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前身為東勢火車站,自1959 年啟用至1991 年。政府透過古蹟活化、再利用,將廢棄的舊火車站改建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其外圍是醒目的紅磚牆,散發著古色古香的韻味,館內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層面展出客家文物,讓民眾得以了解客家文化。另一頭的火車機房區還有復科版騰雲號,可提供民眾乘坐。 --------------------------------------------------------------------- 片面─東勢火車站(1959-1991) ☉陳育虹 剩下 還有四張候車椅 實心木的,修長的 手臂圍成一方 在大廳,因日久磨蹭 因沉甸甸的等候而平滑 剩下也放在大廳的 還有老月臺石灰白的柱子 離軌道多遠呢?火車 必然是無法靠站了 打了結的軌道 鐵軌生鏽,木樁龜裂 封鎖的維修廠 太多零件無法修補 有誰還記得修澤蘭嗎 軌道運輸著逐漸消失的 森林,流放的節拍斷續續斷 那是一九九一,九月一日 火車忐忑晃動 從八仙山出發,最後十四公里 豐原朴口石岡梅子 最後一個班次 進站,靠站,停駛 誰還記得那最後的汽笛聲嗎 這整件事或許可以這樣 比方雖嫌老舊:火車 是我,一條軌道 是我的一生,火車停駛 軌道必然湮沒草叢 車站,我的家,必然廢棄 時空可以重建 軌道可以重建嗎 我走在軌道上,轟隆隆 這是我想像的晃動火車停了 該下車了 這裡是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附註│東勢火車站於1959 年1 月12 日啟用,1991 年9 月1 日廢站;其建築師修澤蘭(1925-2016)有「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代表作包括陽明山中山樓。 2016.10.10 --------------------------------------------------------------------- 作者簡介: ☉陳育虹 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生於高雄市。著有詩集《閃神》、《之間》、《魅》、《索隱》等。另有散文《2010 日記》及譯作達菲詩集《Rapture 癡迷》、艾特伍詩選《Eating Fire吞火》等。2011 年於日本思潮社出版日譯詩集《我告訴過你》。曾獲2004 年《臺灣詩選》年度詩獎、2007 年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2008 年入選九歌《新詩30 家》。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撰寫者
    未知
  • 創作者
    陳健訓;陳育虹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6/11/0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省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