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四平街,南起沙田路,北至中山路口,長不逾一公里。其精華處,尤在中正街南新平巷至中山路口段,短短不到兩百公尺,卻是沙鹿市街發展的源起,本地人習稱「沙鹿舊街」。據現存沙鹿舊契,早在乾隆二十二年的「賣店契」中,已有「沙轆街」的紀載。至於官方紀錄,則要到乾隆二十九年的「續修台灣府志」。不過不管怎麼算,這都是條發展已逾兩百五十年的老街。 既稱「舊街」,本就應該是老屋林立。但經過都市計畫、街道擴建、社區改造,原有狹窄蜿蜒的舊街,固然寬敞了。然而日治時期建造的街屋,所存已然不多,只餘不足十間的舊時街屋立面,算是拆遷孑遺,零落在街道兩側,兀自佇立。倒是四平街東西側的曲折小巷中,尚有不少日治時期舊屋隱身其間。近年文化保存意識興起,不少社區申請公部門經費,彩繪社區,同時活化、美化原有生活空間。 四平街上,還有個特殊之處,就是廟多。街區左近,從街北拜媽祖的朝興宮、平埔族拍瀑拉社的普善寺,到中山路口的三山國王廟,往南還有玉皇殿、又叫地藏王廟的普濟寺與拜土地公的福利宮,若再加上私人佛堂的天元禪寺、基督教的沙鹿聖教會,整個沙鹿舊街,大概可以規劃出一趟「宗教之旅」了。常民生活離不開信仰,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