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腳踏車車牌

腳踏車在日治時期引進來臺,沿用日語稱為「自轉車」(じてんしゃ)。二戰後臺灣北、中、南部發展出不同的習慣性稱呼,如「孔明車」、「鐵馬」、「腳踏車」等 日治時期已經是台灣相當普遍的交通工具,為有效管理腳踏車、維持交通安全及增加稅收,總督府也引入「自轉車鑑札」,由地方政府核發腳踏車牌照。二次大戰後,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灣後,針對腳踏車管理也延續此一制度,持續腳踏車徵收使用牌照稅。 1950年代起,改為俗稱「香蕉牌」的鋁製長條形車牌,圖中,腳踏車牌為可互相嵌合的母子片設計,則是新式車牌不合適又改回此樣式。江家當初則是從南投買來二手腳踏車,因此車牌掛在南投縣。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詔安堂
  • 撰寫者
    TGIC
  • 貢獻者
    提供者
    江儀文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江儀文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江儀文
  • 創作者
    江儀文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7/0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省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