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的臺中座外景

日治時期的臺中座外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日治時期的臺中座外景

日治時期明治35(1902)年的臺中座是臨時房屋的戲場。明治41(1908)年始在榮町三丁目(今繼光街與中山路角)建築150坪的劇場,大正2(1913)年買收寶座(大正館)營業演劇舞踊等相當興盛。照片為大正初期的臺中座外景。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1995年8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二次徵集自日人據臺1895年至1965年間之珍貴古老照片,並從中遴選出361件照片,加以翻拍並分類編排,共分為人物與服飾、教育、建物與景勝、市街與交通、生活等,儘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1902年,臺中座(今所知「臺中戲院」前身)設立,是臺中市最早的戲院,設立於今日臺灣大道上,繼光街與自由路之間。設立之初,是一棟二層樓高的木造建築,為使用長久考量,1908年改建為可容納一千三百多人的大型戲院。初時的臺中座上演魔術與日本戲劇,但生意不佳,一度無戲可演、出租為倉庫。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景氣恢復之故,逐上正軌,更在1913年併購鄰近的「高砂演藝館」(1925年休業,現址為中區成功路上的意文大飯店)作為「第二臺中座」。 臺中座於日治時代,大都以演出日本傳統的戲劇、相聲與魔術表演,偶爾放映電影。1941年,一位風靡東亞的知名演員和歌手李香蘭,抵達臺中座公演,據《臺中電影傳奇》所言,戲院爆滿。到了二次大戰期間,隨時勢改變與政治需要,還特以低價優惠放映軍事紀錄片,促進民眾前往觀賞、宣傳帝國戰爭思維。 (摘錄自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戲院與謝雪紅 〉一文,詳見關聯資源)

下載
公眾領域標章(PDM) 公眾領域標章(PDM)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PDM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其他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副標題
臺中座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中區
撰寫者
未知
貢獻者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者
楊建章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創作者
未知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8/05/03
媒體類型
照片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