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在山、海、屯、城區留下的歷史足跡,構成台中這塊瑰麗寶地,提供給後人沃饒的文化底蘊。為了記錄下這般好風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邀全國五十位作家,以「一景一詩人」的方式,結合攝影來呈現《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這本詩集,希冀以詩為臺中土地作註解,讓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盡覽山海屯城之美。 本照片選自《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跨區‧綠川〉篇,邀請作家廖永來以詩寫臺中,詩名為〈向綠川問安〉。綠川原名「新盛溪」,流經臺中北屯區、北區、東區、中區、西區、南區,為臺中市中心四條主要河川之一,與柳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1912 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新盛溪,因河岸景色綠映青翠而改名「綠川」至今。日治時期,臺中因棋盤式的都市規劃而有「小京都」之稱,當時有人把綠川比喻成京都的鴨川。近代綠川面臨環境危機,從1970 年起逐年進行河岸景觀美化。 --------------------------------------------------------------------- 早安,綠川 ☉廖永來 一疋靛藍的絹布 斜披著老臺中的肩膀 四季循序為你鑲綴 青翠的蕾絲邊 幾十里漂浮的藍帶 纏繞榮町的鈴蘭街道 弓拱的紅色木橋 匆忙的從日治走進民國 溫柔的水流 細細的飛柳 樂舞臺激昂的演說 那是農民組合的聚會 文化協會在中央書局 掀起青春年代的對話 少年臺灣的熱情 就此緩慢展開 酸臭的河水 四面八方匯集 瘖瘂的喉頭 黑色的墳冢 誰強為你拷上枷鎖 只待河清之日 口袋裝滿春天 柳條如髮茨在飛揚 再和你漫步在河岸 晚安,綠川 明天記得醒來 --------------------------------------------------------------------------- 作者簡介: ☉廖永來 1956 年出生於彰化二林外竹庄,後遷居廣興里,是個風頭水尾的所在:卻也是農民運動的發源地。東海大學碩士。臺中師專開始寫詩,先後參與後浪詩社(後更名為詩人季刊)、春風詩社等。詩作有鮮明的社會寫實風格。出版過《菊花過客》、《戶口名簿》、《妳在我最深的內心》及選集《廖永來詩選》。因參與政治,停筆多年。先後擔任過立法委員、縣長等公職。現又慢慢恢復詩創作;並與吳晟父女推廣水田復育及萬頃好綠地的環境保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