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興宮左側落款

此照片從左側落款可以看到創堂經理人徐德文、劉石鴻、劉泰進、羅三滿、羅享威等大名,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 大茅埔庄在主廟泰興宮的正後方,有一間稱為「弼教堂」的宮廟,其興建的緣由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中葉,徐德文率庄民前往新竹縣芎林鄉飛鳳山代勸堂(聖帝廟),迎回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等三尊恩主公,奉祀於張阿盛家之民房壟間,後來遷移至泰興宮內祀奉。 日治時期的明治39年(1906年),由於泰興宮三山國王顯靈指示:聖帝三尊應當另築廟宇奉祀,以發揚神威,佑民護國,因此由創堂經理人徐德文、劉石鴻、劉泰進、羅三滿、羅享威、劉統吟、羅慶祥、羅李松等聯合眾人的力量,共同捐款建廟,並獲得廟旁居民張阿盛無常提供土地,使得弼教堂得以在泰興宮的後方順立建成。弼教:意思是輔助教化,多指以刑輔教,目的是勸人為善。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泰興宮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陳介英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創作者
    談佳琪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7/08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