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肚臺地調研計畫:觀光景點空拍大楊油庫全景圖

在1950年代,台灣與美國雙方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依據條約擴建原有的公館機場,並且以抗日英雄邱清泉將軍之名,命名為「清泉崗」機場,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1962年越戰爆發,遂美軍因應作戰北越所需,C-130型大力士運輸機進駐台灣,把清泉崗機場做為後勤基地,於1966年在基地附近的清水區楊厝里興建了七座油庫,以提供美國戰鬥機和B52轟炸機的用油。隨著越戰的結束以及1987年中美斷交,此處逐漸失去重要的軍事地位,荒廢了許久。 後來國防部即以廢鐵處理標售給處理廠商,隨即引起清水人士與文史工作者進行搶救募款的行動。終於募得六十萬元向得標商買下油庫,至今得以保留唯一一座美越戰爭的歷史遺跡,見證美越戰爭的文化背景,宛如龐然大物佇立於大肚山台地上。 2017年大肚台地資源調查計畫第二年圖資子計畫五圖檔。由蔡嘉陽博士拍攝。 完整資料詳見〈大肚台地計畫開放資料平台〉 https://data.dadumt.honghuafund.org/ 本圖為空拍360度全景照片,可從臺中學資料庫下載後,使用瀏覽器的外掛模組 Panorama Viewer,或者使用專門的照片瀏覽軟體,來開啟全景圖像檔案。全景照片瀏覽軟體可參考使用 FSPViewer 。下載網址為:http://www.fsoft.it/FSPViewer/download/

基本資訊

  • 副標題
    大楊油庫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楊油庫
  • 撰寫者
    李士傑
  • 貢獻者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
  • 創作者
    蔡嘉陽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8/11/2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
  •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