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臺中夢的苦難與輝煌:吊腳樓,藉由口述記憶片段說明戰後綠、柳川的一段故事。此照片為柳川吊腳樓一景,為余如季先生所拍攝。 民國38年,政局混亂,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為安置大批中國移民,臺中市政府准許「警民協會」蓋起柳川東西兩岸上的「克難屋」及仁愛醫院前「估衣市場」和柳川東路臺中醫院圍牆的「克難屋」,只約4坪大左右大小,限定由外省籍移民購買,有門牌號碼,沒有土地所有權,算是特例的安置方法。 所謂的「克難屋」,是用粗大的竹管為樑柱,再用木片編成片,敷上泥巴為牆,外加一層水泥,屋頂也以竹編當網架,上面鋪上瓦片,並用木柱在河面上撐住。後轉賣給外地來台中的本省移民,成為特殊的移民聚集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