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食水坑伯公、三太子共祀,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 伯公信仰,土地公信仰在臺灣可說是漢人最普遍的信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其就有不同的稱謂,如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而客家人就稱之為伯公。就大茅埔而言,從早年勘查地理一直到後來的開圳建庄,先後建置了六座伯公廟。食水坑伯公廟此伯公廟位於大茅埔庄的東南角,為護衛庄民飲用水的伯公,其廟名寫著正福宮,特別的是,此廟同時供奉土地公與哪吒太子(太子爺),也沒有土地婆。有一個關於此廟太子爺起源的傳說:據說約一百多年前,庄內一位小孩在放牛時無聊,於是以泰興宮內的太子爺為臨摹對象,刻了一尊神像,雕好後置放在土地公廟內,併天天膜拜;有一天,許多牧童所放的牛走失,只好擲茭請示太子爺,太子爺指示這些牧童將其綁在輦轎上(當時小孩以椅條代替輦轎),以觀攆轎方式協尋失牛,終於在山的另一頭找到走失的牛,此後,庄民即開始共同膜拜土地公與太子爺公。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