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66年臺中市東區民眾服務會社牛奶供應站,孩童正排隊領取牛奶的情形。1950年代國際處於冷戰情勢,臺灣成為東亞地區防堵共產勢力的基地之一,美國對臺灣進行軍事與經濟援助,以增強臺灣軍事力量。在此時代氛圍下,美援及國民黨都重視臺灣人的飲食營養。 臺灣農復會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現農委會)在1950年開始推行食物營養計畫,在研究資料中反應出當時的臺灣人民食物攝取量,皆普遍缺乏蛋白質。另外,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同年,農復會也在中部災區縣內設立50個牛奶供應站,而設立在國小的供應站亦達到385所。 再者,由於當時的民眾並沒有飲用牛奶的習慣,所以這些處於公共場所及國小的民眾服務站,皆免費提供牛奶給老人與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