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大茅埔圳開鑿最困難的地段「水頭」一隅。現已用鐵網圍住,從水蓋隙縫往內看,可見內有一鋁製樓梯。照片為陳介英先生所拍攝。 由於大茅埔與猛虎跳墻埔地皆為大甲溪的河階地,此階地在表面看起來像是一片沃土,但在沃土下卻埋藏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頭,因而增加了開鑿水圳的艱難度,在大茅埔圳的開鑿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段應是在其水頭地方,該地位於軟埤坑附近,由於當地矗立了一塊巨大岩石,因需要從岩石中開鑿隧道,以引水入庄,故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大茅埔圳的開築,由於取水口軟埤坑附近的地質較鬆軟,故遇到大水時,圳道與土堤時常崩塌,因此增加了大茅埔圳開鑿的難度及費用,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大茅埔圳自道光2 年(1822 年)開始建築,一直要到道光11 年(1831年)才建成,前後共費了十年的工夫。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