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余如季攝臺中酒廠外排隊領取酒糟的民眾

早期臺灣為農村時代,家家戶戶都養豬來支持家中經濟,而養豬產業始於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臺至1947年臺灣省農林處成立以後,毛豬的生產明顯增長,對整體農村經濟大幅提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臺灣的養豬業從傳統養豬轉向科學化養豬,飼養的豬隻也變多了,所以這些養豬戶平日裡皆需思考豬隻的飼料來源。 余如季的攝影作品,紀錄了當時養豬戶在臺中酒廠外面,排隊領取酒糟的情形。酒糟是生產米酒時所產生的殘渣,而這些酒糟也成為了豬隻的飼料來源。在1960年農業社會資源極少的時代,領取酒糟,變成豬隻的飼料,也成為了這些養豬戶既經濟又實惠的方式。照片中的養豬戶起了大清早排隊領取酒糟,在隊伍最前面所領取到的酒糟最濃,愈後面則愈稀。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中酒廠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余立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余立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余立
  • 創作者
    余如季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8/11/07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省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