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水頭」一隅。從圖片可見溪水的流動速度,顯示出地勢落差有一定的高度,為陳介英先生所拍攝。 在大茅埔圳的水頭(即取水口)剛開始,大茅埔圳的水源是引自庄後龍背山(屋背山)的山泉與軟埤坑的澗水,後來因為圳水不敷使用,於是另從馬鞍巃(寮)附近開鑿新取水口,引大甲溪的水注入軟埤坑,以增加大茅埔圳的水量,這個新的取水口,應是在日治初期建造,至於大茅埔庄民的日常飲用水,則主要是取自位於庄後的食水坑。當初大茅埔圳的開發,雖然其水源主要是引自軟埤坑的水,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水圳開發,也整合許多大茅埔內天然的小溪流,使此區域各種天然水源得以流入圳道內,充裕水源;另一方面,開發者也有將一些已存在的自然渠道加以修築,使其成為大茅埔圳道的一部份,如此不但省卻開鑿成本,同時也擴大大茅埔圳灌溉的範圍。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