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耿彬攝市民館

照片中的建築物是日治時期的臺中市民館,位於今日的自由路、民族路口,此區域在日治時期屬於大正町,當時許多公共設施都設置在此。市民館建立於1927年,目的是做為一般市民休養娛樂聚會的機關,屬於社會教育的設施之一,許多城市中皆有設立。市民館的出現,可說是象徵臺灣城市中現代「公共性」意義的誕生。在臺灣傳統的農業社會,聚落中屬於眾人的公共區域多半是宗教信仰中心,這與臺灣的移民歷史也有關係,由於飄洋過海、舉目無親,同姓氏或同故鄉的人們往往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聚落,而這些族群也往往有共同的信仰。 事實上,位於臺中公園內的第一代神社也有這樣的色彩。而「市民館」此一公共空間的設立,即代表了日本在統治臺灣時,也引進了現代化「公共性」的概念。1930年,主張以民族主義爭取政治自由與地方自治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即是在市民館舉辦中部發起人磋商會。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中市民館舊址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陳政雄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陳政雄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陳政雄
  • 創作者
    陳耿彬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8/11/06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