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蹟溯源堂的屋面

「溯源堂」為簡家祠堂,臺中市簡會益宗親會會址所在地,佔地約900多坪,本照片為溯源堂前殿屋面近照 。 「溯源堂」的前殿屋頂為三川脊式,中間較高,左右略低,中間的屋脊上可見福祿壽三星,二側有龍、鳳、鯉魚吐水等吉祥物裝飾。屋頂可見「竹瓦節」、「燕尾」、「規帶」等元素,是臺灣南部傳統的建築形式。「竹瓦節」為由一片片半圓形橘紅色的瓦片連接起來的屋面,看起來像竹節,故稱之;「燕尾」是正脊左右二旁向外延伸翹起的部分,延伸至天際;「規帶」又稱為「垂脊」,與正脊垂直,規帶前方通常會放上一些裝飾。 「簡家祠堂」最初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簡姓子孫選定在當時拺東下堡、犁頭店街附近之麻糍埔(今臺中市南屯區豐樂里),成立宗祠「溯源堂簡姓公業」,主要祭祀開基始祖簡會益。日治時期配合河川改道,於昭和5年將宗祠重建並轉向為座西南朝東北,歷時六年,於昭和11年竣工,成現今之規模,並改名為「祭祀公業簡會益」。民國36年,再度更名為「臺中市簡會益宗親會」。民國72年,麻糍埔進行都市計畫,南屯溪截彎取直的路徑恰巧經過簡家祠堂,經簡姓子孫向市府申請為古蹟,才得以保存下來。民國85年和96年,溯源堂歷經二度修繕,成今日所見之外觀。 簡家祠堂「溯源堂」保留了臺灣傳統閩南式建築形式,不僅在建築工法上具有藝術價值,同時也是了解南屯區歷史變遷與文化意涵的重要古蹟。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溯源堂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黃慶聲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黃慶聲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黃慶聲
  • 創作者
    黃慶聲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7/12/2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省轄時期/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