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工人正在為馬路鋪上瀝青,從左方的街道招牌可以看到明光文具行、東興文具行、中台當鋪、濟生醫院等店家的招牌,而當時的施工工人頭戴的也不是今日的工地安全帽,而是斗笠,手持簡單的工具(從照片看來似是農具),雖然從招牌上的字體可以辨認出時代是戰後時期,不過施工工法還是偏陽春。此外,街上可見到騎腳踏車的民眾、撐傘的婦女,以及赤腳走在路上的孩童。 臺中的道路在日治時代,都是由人工以鋤頭、鏟子、畚箕等工具由人工鋪設的,且幾乎都是石子路面。在紀錄中能找到少數有鋪設瀝青的,有俗稱鈴蘭通的新盛橋通,即今日中山路。新盛橋通在日治時期幾乎都是日本人開設的商鋪,街道兩邊布有鈴蘭造型的街燈,故俗稱鈴蘭通。在1930年,為了解決下雨天路面積水的問題,才在這條路鋪上瀝青,可能是臺中最早有柏油路的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