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正在操作機械設備的學徒,為朱書漢先生所提供。在民國40到50年這一時期,東區的金屬元件加工產業開始加入學徒,大多數學徒在國小或國中(早年稱初中)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與學習。而據東區東門里長莊錦聰回憶,多數的學徒需要經過3年4月後才會成為師傅,而里長伯本身便是一位車工師傅,此外里長回憶當時的學習狀況,多數學徒在進入工廠後只會先教如何開啟機器以及機械保養等,師傅並不會主動教導機械的操作,一 切都要學徒自己多多發問,或是在休息時間自行學習。 大多數學徒在3年4月出師後,也到了入伍的年紀,會先去當2年的兵,若抽到「陸一特」則會當3年,之後又會回來經過短暫複習與熟悉後,又會繼續從事金屬元件加工產業。在成為師父後,由於精於該機械的操作,當存到一定的錢後,這些師傅便會集資或合夥去購買機具,以及在東區找塊地蓋廠房,以相同的機械及工法來做出產品,因此在民國40到50年這一時期,大多數的東區金屬加工廠便是依循著這樣的模式創業,也因此在鼎盛時期新加入了許多金屬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