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正在操作車床的員工,為朱書漢先生所提供。日治時期的臺中市的工廠已有所規模,且集中在今東、南區,而其中又以東區工廠數最多。而日治時期當時的工廠會主要集中在東、南區,其中一原因在於中區在日治時期便已經規劃成商業區與住宅區,而當時的南區、東區僅有靠近火車站的區域有進行相關都市規劃,而在沒有進行都市規劃的南區、東區郊區,又以農田或閒置地最多,因此成了設立工廠的首選。 到了民國40到50年時(1951至1961年),東區的工廠以製造金屬零件居多,如螺絲、齒輪等, 由於需要人員操作如車床等機械設備,而操作這些機械設備又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所以一個學徒待在工廠的時間不會太短,大部分的學徒都要在工廠待上一段時間後才可出師創業,也因此演變成以學徒制的技術師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