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雙面刺

照片中的植物為雙面刺,由生態攝影家李安豐先生所拍攝。 雙面刺分布在新幾內亞、中國華南、琉球及臺灣,每年3月至5月為花期,果期為9至10月。生長於全臺低海拔約700公尺以下的山區及海邊。 雙面刺學名Zanthoxylum nitidum,屬於無患子目芸香科花椒屬,物種於1824年定名,又稱入山虎、麻藥藤、古月娘、光葉花椒。高可達約10公尺,屬於木質藤本攀緣性植物,小枝、幼株葉片雙面中間有短鉤刺為其鮮明特徵,在果實成熟後會退化,老枝粗糙似鍊條。葉子為三出複葉,或羽狀複葉,革質、邊緣粗鋸齒狀,深綠色具有光澤,葉柄光滑無毛,約0.3至0.4公分。花很小且多,呈淡黃色或黃白色,花絮為頂生圓錐生長,雄花與雌花分別綻放,雄花花蕊4枚外展,雌花花蕊,有4心皮,中間有柱頭。果實為球形蒴果,內有黑色具光澤的種子,果熟時表皮為紅色。從雙面刺中提取木脂質結晶化合物可用來解痙孿,有去除風濕、麻醉、去瘀活血、解毒消腫等作用。 雙面刺在臺中主要分布在大肚山、大坑風景區等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提供者
    李安豐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李安豐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李安豐
  • 創作者
    李安豐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7/12/24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