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投醫院彈子房

此張照片約攝於1970年左右,為徐蜀龍於國軍北投醫院的付費彈子房打撞球,當時有計分專員提供服務。


彈子房對於四、五年級生來說並不陌生,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打撞球的地方,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過去多開在眷村附近,像這張照片中的彈子房是開在醫院內,而中心新村就是醫院的附屬眷村,當時軍中的這些小夥子打撞球都乒乓轟隆的,很像砲彈打出去的聲音,因此而得名。


823砲戰時北投醫院人滿為患,在那個時期因為汀洲路的三軍總醫院已經無法負荷大量的傷患,因此只好轉診到北投,2018年柯文哲市長視導中心新村時,不解為何有展示外科醫療器材,就是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有各種科別,不只是精神科而已。


60年代前後台海情勢趨於穩定,北投醫院中的業務多半平穩,生活有了規律,因此才慢慢地有休閒運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俊佑
  • 貢獻者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