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鷹取教會Paper Dome的誕生

        921地震發生後隔天,日本救援隊就抵達埔里,透過生命探測器在斷垣殘壁間展開救援行動,並與埔里非營利組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展開密切交流。在阪神地地震10週年時,參與921重建的10多位非營利組織和社區夥伴受邀參加紀念活動,在參訪Paper Dome(紙教堂)時,意外開啟Paper Dome移築台灣再生的契機。

       串連台日兩大地震的Paper Dome,是坂茂建築師為倒燬的鷹取教會所設計。阪神地震後,他心想:「身為建築師究竟能做什麼?」1月底他來到長田區野田北部「被燒得只剩下一尊耶穌像」(如圖)的鷹取教會,在一片廢墟中看到一群不同種族的災民,正舉行露天彌撒。這位有人道關懷精神的建築師,向教會提出興建紙建築的構想。1995年7月23日,這棟以玻璃纖維浪板構築成長方形外牆,內部用58根紙管的紙建築開始動工,在各方合力下於震後8個月的9月17日舉辦完工典禮,並取名為「Paper Dome」,在往後10年成為神戶市震後社區重建地標。本堂神父神田裕表示:「這裡是做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

2005年,Paper Dome跨海來台,陪伴921後重建的埔里,邁向移居城鎮而發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顏新珠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0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