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古(照片左邊),民國4年在雲南的緬寧縣(現今臨滄市臨翔區)出生,曾就讀於虞際唐任職的緬寧女子師範。為躲避中國共產黨進的階級批鬥、清算,也因為曾經纏足無法參於勞動,只能帶著兒子虞會璋在雲南、緬甸一帶邊境奔走,靠著逃難時在沿路聚落的趕集中販賣自己製作的手工藝或是醃漬食物換得母子盤纏,歷經波折在民國54年才來到台灣與丈夫虞際唐團聚。
圖為彭學古與丈夫虞際唐在搬遷後位於大馬村的雜貨店前,在右後方店內有一台機械式縫紉機。彭學古經歷過長時間的遷徙養成她精打細算的個性,孫女虞薪澄回憶,小時候跟著奶奶搭公車到光復的鬧區買東西,奶奶用很重的鄉音跟攤販殺價,不講到她滿意的價錢決不出手,除此之外彭學古的衣物修補也不假他人之手,顧店的同時雙腳常常踩著縫紉機的踏板縫縫補補,她的外套、旗袍裡縫有很多暗袋,兒子虞會璋說母親都將貴重的東西放在的暗袋內帶在身邊,以此保有安全感。


